积极响应市场变化,主动作为,持续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效。一季度以来,北京建工市场营销系统持续关注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领域市场,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升级业态模式、提升产品能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核心竞争力,成功落地一批新兴领域建设项目,为集团市场开发工作注入了新动能。
向新
聚焦战新领域,打造新增长极
面对行业整体下行压力,北京建工进一步强化政策和市场研究,聚焦战新业务,将市场开发触角深入各领域,积极储备和搭建资源,加速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
新储能、新基建助推城市绿色发展。深圳龙岗灵芝储能电站率先引入“钠离子+液流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可实现每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并与光伏项目结合,构建大湾区“绿色能量银行”。积极参与广西、海南5G基站建设,助推5G通信网络全方位覆盖与普及,加速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跨境合作提供强大动力。
高原造林创建生态修复新范式。拉萨南北山达孜区营造林先造后补工程依托无人机遥感测绘,构建智能灌溉网络,使苗木成活率升至85%以上;运用光伏扬水、节水灌溉等技术,降低能耗超30%;创新采取“先造后补”的政银企协同机制,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构筑西藏地区“森林环城”新生态廊道。
河域修复打造综合治理样板工程。北沙河流域生态廊道工程采用生态治理修复技术,恢复自然水文形态,构建林草栖息地;运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和近零碳工艺,实现低碳施工;构建“水安全-生态-经济”一体化廊道,使“隐患河”变身“幸福河”。广东湛江中心城区水生态治理工程采用“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智慧管理”技术,实现水质全面提升,助力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广东中山中新农业产业园项目应用“光伏屋顶+垂直农业”模式,打造“光伏发电+智慧农业+产业孵化”一体化新能源农业综合体,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
向绿
服务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从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到服务“双碳”目标,北京建工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构建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服务模式,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山水工程建起京西生态屏障。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四五”第三批山水工程。实施矿山修复、河道治理、湿地保育等20余项工程方案,打造生态屏障、韧性城市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方案。
河段焕新激活滨水经济带。凉水河滨水空间提升及水生态修复工程以“蓝绿共生、水城共融”为理念,通过实施河道疏浚、柔性护岸改造、慢行系统贯通,打造集亲水体验、休闲运动、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城市滨水新地标。
生态修复与民生工程协同推进。密云水库防洪、官厅水库库滨带生态修复、延庆燕山生态治理示范区、门头沟新城河道治理等项目,采用“生态修复+城市韧性”的模式,系统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房山琉璃河环境修复提升、“北三县”供水工程(北京段)等民生项目,通过系统生态修复和基础设施升级,力求实现安全宜居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向智
融入“一带一路”,贡献建工方案
北京建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依托技术输出和模式创新,推动先进技术与当地需求有机融合,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北京建工方案。
民生工程带动东非经济发展。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姆布古鲁尼污水处理项目采用“生物膜+智能监控”的先进工艺,实现日均处理能力5万吨,服务人口超过50万,并将为当地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坦噶机场修复升级扩建后,将为东非航空枢纽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智慧城建设助推数字与生态融合实践。毛里求斯智慧城B楼项目在规划中充分融入节能环保理念,涵盖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雨水回收利用设施以及低碳排放建筑材料的应用,为智慧城不断注入“智能”“绿能”。
匠心品质打造低碳地标。巴巴多斯国家体育场重建项目旨在打造加勒比地区崭新地标,将运用智能建造和合同能源管理,打造智能、低碳样板工程。以色列拉姆拉办公楼项目采用全结构清包模式,楼顶规划中式园林景观与以色列传统庭院巧妙融合,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北京建工市场营销系统将锚定集团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创新求变,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打造更多增长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本文图片及文字版权归北京建工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