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的市政路桥战“疫”先锋
北京市政路桥集团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四九”严寒,他们在钢筋混凝土间披荆斩棘;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他们汇聚相守互助的力量,形成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这就是来自北京市政路桥所属的市政集团、养护集团、建材集团和都市绿源公司的四位战“疫”先锋。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文字片段,来感受这些战“疫”先锋的感人故事……
“医生、护士战斗在抗病毒战场,我们给他们修战斗的堡垒”

市政集团四公司龙奇峰
“小崔,今天天黑之前必须想办法带20人回到北京,在小汤山集合!”“明天啊?不行,现在就得出发!”“魏总啊,小汤山医院是咱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从大局着想,您一定帮帮忙,把水稳生产出来......"
大年三十中午,市政集团四公司龙奇峰接到上级命令——他被任命为疫情防控应急工程项目经理。家里午饭已经做好,龙奇峰还没来得及拿起筷子,从南六环外的天宫院一路赶到了北六环外的小汤山,龙奇峰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抱着充电宝,顾不上冻出来的鼻涕,终于在打了300多个电话后,在傍晚时分完成了开工集结。
三个昼夜的时间要在荒野之中开辟一条适合大型施工车辆和重型设备进出的生命通道,这对施工工序提出了极高要求。“所有工序必须极为紧密的衔接。我不能让我的设备等材料,也不能让我的材料等设备,所有设备、人员都要在上一道工序预计完成时间之前待命,做到召之即战,有工作面就要上!”这是要将节点目标精确到小时的施工重任,回忆当时的场景,龙奇峰说,“感觉跟打仗一样。”
他说:“我们只有修好了这条道路,其他单位才能进场作业。我们早一小时抢通这条生命线,其他单位的兄弟们就能早一小时为抗击疫情提供战场。我要为他们争取时间。” 龙奇峰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给抗击疫情争取时间,却牺牲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龙奇峰本来答应了儿子,今年春节回湖南老家带他放鞭炮,可他却食言了。
46小时,龙奇峰和他的战友们几乎没有睡觉,只简单扒拉了几口饭,经过昼夜鏖战,应急道路正式完工,工程用时比原计划提前26小时,道路标准也比上级要求更高。
“没问题,无论几点,我们一定完成作业任务”

养护集团交通设施处王辉
“今年春节这几天没有雪,终于能过个踏实年了”,养护集团交通设施处王辉一边查着天气预报,一边和家人聊着天。可一场突如起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打破了王辉的“小确幸”。
大年初二一大早,王辉接到一通紧急电话,“王辉,疫情防控应急工程已经启动,我们今晚务必配合完成相应道路的标线施划作业,预计下午两点有作业面,你现在抓紧集合人员赶赴现场,切记服从现场统一指挥、做好人员防控。”王辉只和家人简单说了一句:“我出去一趟,别等我吃饭了” 放下电话的他立即奔向单位。他一边走一边召集工作人员赶往单位,5名职工在接到任务后毫不迟疑从家中赶来。随即,疫情防控部署和防护设施发放、调试设备设施、准备材料一气呵成,大家于当日中午赶赴现场进行标线施划作业。
到达现场后,王辉再一次对人员的防护情况进行部署检查,紧接着即与现场指挥取得联系:“路面铺设可能会持续到晚间7点完成,你们最早得施工完成一小时后才能进场划线,你们要做好夜战的准备。”“没问题,无论几点,我们一定完成施划任务”。路面铺设场面热烈、节奏紧张,王辉带领作业人员在现场安静的等待,积极的配合,随时准备进场作业。
晚上8点,沥青路面经过一个小时的冷却养护,准备进场作业。这时的照明明显不足影响作业,王辉就和大家打开车灯、手持手电补充照明,保障标线施划作业的正常开展。从路面测量、定点定位、设备进场到标线施划,他们不畏严寒、热情高涨、一丝不苟,夜间10点半,气温
-5℃,持续作业中……
将近凌晨,标线施划、路面铺设、房屋建设等交叉作业,各种运输车、吊车、挖掘机等机械车辆往来交织,王辉带领队员们在“夹缝”中不畏艰难、不辱使命,在预定的时间内圆满的完成了交办的标线施划任务,为打通生命线漂亮“收尾”。
“17年后,我召之即来,再战小汤山”

建材集团路新公司周小光
“老李,我在小汤山现场盯着呢,凌晨两点铺油,用量580、型号AC—16,通知生产机台和车队夜里11点准时开动”。“四九”天儿的夜里,建材集团路新公司经营部的周小光在小汤山工程现场给调度室打电话确认工作。像这样的电话,周小光每天要打“无数”个。
“17年前,七天七夜抢建小汤山医院;17年后,再战小汤山,我将全力以赴、决战决胜!”一提到两次参与小汤山建设,周小光的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但对家人,他却是满怀愧疚。
“上次去看我爸妈还是7月份,本来想年三十儿和家人好好聚聚,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周小光是家中独子,父母年纪大了且患有糖尿病,身体都不好,还有一双未上学的儿女。忙碌的工作,让周小光很少有时间照顾家人,他的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腊月二十六他在清河交通枢纽供料现场,腊月二十九他在昌平周边跑回款,大年三十儿,他接到疫情防控应急工程供料的紧急通知,马上从110公里外的房山赶回单位。
夜间施工,气温逼近零下10℃,数台装载沥青料的重型卡车呼啸驶过。周小光搓了搓已经冻僵的双手,跺了跺发麻的双脚,突然心慌不止,他掏出大衣兜儿里饼干,就着一瓶矿泉水,咽了下去。低血糖的老毛病又犯了,但周小光还是咬牙盯在现场。
在工地供料时,周小光每次都会爬上两米多高的重卡驾驶室,挨个敲开车门,检查叮嘱一番疫情防护和进场安全,用他的话说:“兄弟们健健康康跟着我出去,我也得平平安安地把他们带回来,一个都不能少。”
2月4日夜,应急工程北区市政环路摊铺到一半时,周小光发现摊铺速度明显加快,这样下去摊铺机只能抬板操作,等接缝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还会埋下破损隐患,最重要的是这会耽误防疫“生命线”的施工进度。他果断冲出施工人群,但眼前的一幕令他猝不及防——运送房建物资的车辆与各种工程机械已经和沥青料车搅在了一起,整条通道堵得水泄不通。他转头叫上同事逐个敲开车门做解释,现场疏导指挥,终于为沥青料车开辟了一条通道,确保了摊铺进度。
“小汤山的夜是寒冷的,但兄弟们的干劲让我的心里热乎乎的”
都市绿源公司李振东
大年初一一大早,都市绿源公司生产运营的李振东接到上级紧急命令,负责为疫情防控应急工程供料。接到命令后,他马上放下手中的筷子,以最快速度到达施工现场。当李振东得知应急工程还需要再生级配料基础时,身为公司平房项目负责人的他,克服春节期间人员、机械不足,疫情形势严峻等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了难题,最终平房项目连续开工36小时,顺利保障再生料供应。
由于本次应急工程施工作业面交叉多,造成无机料供料时间及数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及时保证供应,李振东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由于工程刚启动,时间紧迫,项目部还没来得及搭建临时办公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李振东和项目人员不畏严寒在户外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他仔细查看每车料的质量,现场指挥车辆进场卸料,随时跟进施工进展,就这样工作连轴转了一周,直至“生命通道”完工他才舍得离开。
一到晚上,小汤山气温骤降到冰点以下,但工地仍旧一片热火朝天的作业情景,他激动地说:“小汤山的夜是寒冷的,但兄弟们的干劲让我的心里热乎乎的”。
同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还有李振东的妻子, 他的妻子是一名医护人员,早在年前就奔赴一线,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战场,但他们更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彼此鼓励,汇集起了同心战“疫”的强大力量。
(供稿:北京市政路桥集团所属的市政集团、养护集团、建材集团、都市绿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