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内容: 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5年用工形势分析 和一季度复工复产情况的报告 如有建议或意见,请与人力资源协会联系。 办公室:李红意 电 话:64968361 传 真:64968361 邮 箱:xiehuijianbao@126.com 地 址: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北辰培训中心四层 邮 编:100101 网 址: www.chrd.com.cn 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5年用工形势分析 和一季度复工复产情况的报告 计划施工总规模、施工总产值稳中有降,复工复产,劳动力供应总量充足 2024年首都建筑业各大集团把复工复产、返岗、稳岗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确保了首都建筑业劳动力的供应,确保了2024年施工任务的全面完成,为首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5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1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落实并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 第一部分 首都建筑业和大型企业集团 2024年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和全年实际用工情况回顾 一、北京市2024年建筑业生产情况 2024年在政府加强基建投资拉动经济政策支持下,首都建筑业开工了一批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共设施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项目,在房地产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建筑工程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首都建筑业形成了较强支撑,首都建筑行业订单稳中有升,资金支持,项目充足,推动了首都建筑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北京市建筑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2024年北京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4027.16亿元,同比减少了245.35亿元,降低比例为1.7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228.88亿元,同比减少了176.92亿元,降低比例为1.32%;安装工程产值700.59亿元,同比减少了45.39亿元,降低比例为6.08%;其他工程产值97.7亿元,同比减少了23.03亿元,降低比例为19.08%。竣工产值7642.46亿元,同比增加了180.78亿元,增长幅度为2.42%。人均竣工产值为386585元/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1210元/人。 2024年,全市有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到14027.16亿元,同比降幅为1.72%,其中:本市完成建筑工程产值4000亿元,同比增长0.7%;在省外完成产值10027.16亿元,同比降幅为3.1%。 (二)2024年北京市建筑业合同额签订情况 2024年,北京市有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52575.8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35174亿元,本年新签合同额17401.8亿元。 (三)2024年北京市建筑业施工面积变化情况 2024年,北京市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640.3万平方米,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24798.67万平方米,下降幅度为23.74%。人均施工面积为403平方米/人,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52平方米/人。2024年,北京市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11537.66万平方米,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7024.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幅度为37.84%。2024年北京市建筑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3731.48万平方米,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35.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幅度为0.26%。 (四)2024年北京市建筑业企业数量和人员变化情况 2024年,北京市建筑企业总数为2653个,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48个,同比减少幅度为1.78%。2024年,北京市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为197.69万人,与2023年相比减少了31.64万人,同比减少幅度为13.8%。 (五)2024年北京市建筑业企业人员效率变化情况 2024年,北京市建筑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197.69万人,同比减少幅度为13.8%。2024年,北京市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709548元/人,与2023年相比增加了87179元/人,同比增长幅度为14.01%。2024年,北京市建筑企业人均竣工产值386585元/人,与2023年相比增加了61210元/人,同比增长18.81%。 二、北京市2025年建筑业发展趋势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2025年,首都建筑业在政策推动、市场需求转变等多因素影响下,正处于重要的转型与发展阶段,展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形势与机遇。2025年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科技支撑建筑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转型。该计划重点突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功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提升建筑业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产业创新升级方面,开展AI大模型生成技术在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等多环节的试点应用,助力建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建筑业绿色低碳智能转型,促进建筑行业向节能绿色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智能化建设,推动建筑业朝着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2025年北京市加强基建投资拉动经济意愿强烈, (一)北京市2025年重点工程计划 2025年,北京市将坚定不移的推进“3个 2025年,300项北京市重点工程中,新建项目120项,续建项目180项,为城市功能的完善与面貌焕新奠定坚实基础。项目范畴广泛,涵盖了高科技研发平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设施升级及住房保障等多个关键领域,旨在全方位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与居民幸福感。北京市实施的“3个 (二)100个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10亿元,推动了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产业创新升级 100个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包括五大方面,其中:围绕“重大科研”“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旅融合”等产业创新发展。一是为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二是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四是巩固提升现代服务业;五是进一步释放文化旅游资源。 (三)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一体化交通体系 一是加快铁路项目实施;二是保持高强度轨道交通建设;三是促进站城融合发展;四是着力实现高速公路扩能提升;五是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功能体系;六是加强重点功能区能源安全保障;七是强化城市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八是建设强有力防汛体系。 (四)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回应百姓关切 民生工程一头连接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接着高品质生活,今年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回应了百姓的关切。一是扎实推进居住品质提升;二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三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四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五是丰富拓展文体空间;六是持续推进大尺度公园绿地建设;七是加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五)北京市建设五大平原新城,打造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六)2025年北京市重点工程实现了开门红 北京市发改委对外披露,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计划开工的38项重点工程中,已有31项实现开工,开工率达到82%,达到近年同期最高水平。北京市重点工程开工实现了开门红,发挥了重大项目对全市投资的重要支撑和引导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北京市建筑市场任务还是饱满的,完全能够满足施工总承包企业和劳务企业的施工生产需求。 三、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4年相关指标和全年实际用工完成情况 (一)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4年全年施工总规模达到50132. 2024年全年首都建筑业7家市属和6家央企集团施工总规模50132.2万平方米,比2023年的75541.24万平方米减少了25409.04万平方米,减少幅度为33.64%。其中:京内施工总规模为13441.8万平方米,比2023年的12613.39万平方米增加了828.41万平方米,增幅为6.57%;京外施工总规模36690.4万平方米,比2023年的62927.85万平方米减少了26237.45万平方米,减少幅度为41.69%。 1.市属企业集团2024年全年施工总规模达到11864.2万平方米。 市属企业集团2024年全年施工总规模11864. 2.央企集团2024年全年施工总规模达到38268万平方米。 央企集团2024年全年施工总规模38268万平方米,比2023年的62732.24万平方米减少了24464. (二)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4年全年完成施工总产值7056.41亿元 2024年全年,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共完成施工总产值7056.41亿元,比2023年的7101.62亿元减少了45.21亿元,减少幅度为0.64%。其中:京内完成施工总产值2962.82亿元,比2023年的2340.85亿元,增加了621.97亿元,增幅为26.57%;京外完成施工总产值4093.59亿元,比2023年的4760.77亿元减少了667.18亿元,减少幅度为14.01%。2024年京内施工总产值占全部总产值的41.99%,京外施工总产值占全部总产值的58.01%。 1.市属企业集团2024年全年完成施工总产值2646.98亿元。 市属企业集团2024年全年完成施工总产值2646.98亿元,比2023年的2623.72亿元增加了23.26亿元,增幅为0.89%。其中:京内完成施工总产值1817.98亿元;京外完成施工总产值829亿元。京内施工总产值占全部总产值的68.68%,京外施工总产值占全部总产值的31.32%。 2.央企集团2024年全年完成施工总产值4409.43亿元。 央企集团2024年全年完成施工总产值4409.43亿元,比2023年的4477.9亿元减少了68.5亿元,减少幅度为1.5%。其中:京内完成施工总产值1144.84亿元;京外完成施工总产值3264.59亿元。京内施工总产值占全部总产值的25.96%,京外施工总产值占全部总产值的74.04%。以上数据详见表1: (三)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4年京内外计划用工和务工人员实际进场情况 2024年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全年计划用工总数682660人,比2023年计划用工数785123人减少102463人,减少幅度为13.05%。其中:京内增加17943人,增幅为7.87%;京外减少120406人,减少幅度为21.61%。2024年全年实际进场人数718818人,比2023年实际进场790567人减少71749人,减少幅度为9.08%。其中:京内增加22169人,增幅为9.11%;京外减少93918人,减少幅度为17.16%。 1.市属企业集团2024年计划用工和务工人员实际进场情况。 市属企业集团2024年全年计划用工总数197721人。其中:京内123120人,京外74601人。 市属企业集团2024年全年实际进场人数229149人。其中:京内144464人,京外84685人。 2.央企集团2024年计划用工和务工人员实际进场情况。 央企集团2024年全年计划用工总数484939人。其中:京内122725人,京外362214人。 2024年全年实际进场人数489669人。其中:京内121094人,京外368575人。以上具体数据详见表2: 第二部分 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施工总产值、用工供需情况及截止到 一、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5年计划施工总规模50579.19万平方米 2025年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为50579.19万平方米,比2024年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68305.24万平方米相比减少了17726.05万平方米,减少幅度为25.95%。其中:京内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12913.7万平方米,和2024年京内计划施工总规模13281.7万平方米相比减少了367.96万平方米,减少幅度为2.77%;京外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37665.45万平方米,和2024年京外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规模55023.54万平方米相比减少了17358.09万平方米,减少幅度为, 31.55%。京内计划全年施工总规模占全部施工总规模的25.53%,京外计划全年施工总规模占全部施工总规模的74.47%。 (一)市属企业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11245万平方米。 市属企业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11245万平方米,和2024年计划施工总规模13085万平方米相比减少了1840万平方米,减少幅度为14.06%。其中:京内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6091万平方米,和2024年全年计划7300万平方米相比减少了1209万平方米,减少幅度为16.56%;京外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5154万平方米,和2024年全年计划5785万平方米相比减少了631万平方米,减少幅度为10.91%。京内计划全年施工总规模占54.17%,京外计划全年施工总规模占45.83%。 (二)央企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39334.19万平方米。 央企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39334.19万平方米,和2024年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55220.24万平方米相比减少了15886. 二、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6843.48亿元。 2025年全年,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6843.48亿元,和2024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7286.6亿元相比减少了443.12亿元,减少幅度为6.08%。其中: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2686.35亿元,和2024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2340.3亿元相比增加了346.05亿元,增幅为14.79%;京外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4157.13亿元,和2024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4946.3亿元相比减少了789.17亿元,减少幅度为15.95%。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占全部施工总产值的39.25%,京外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占全部施工总产值的60.75%。 (一)市属企业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2649亿元。 市属企业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2649亿元,和2024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2864亿元相比减少了215亿元,减少幅度为7.51%。其中: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1725亿元,和2024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1709.8亿元相比增长了15.2亿元,增长幅度为0.89%;京外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924亿元,和2024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1154.2亿元相比减少了230.2亿元,减少幅度为19.94%。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占65.12%,京外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占34.88%。 (二)央企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4194.48亿元。 央企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4194.48亿元,和2024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4422.6亿元相比减少了228.12亿元,减少幅度为5.2%。其中: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961.35亿元,和2024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630.5亿元相比增加了330.85亿元,增幅为52.5%;京外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3233.13亿元,和2024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3792.1亿元相比减少了558.97亿元,减少幅度为14.7%。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占22.92%,京外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占77.08%。 以上具体数据详见表3: 三、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用工情况、截止到 (一)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用工情况 2025年全年计划用工总数625721人,和2024年计划用工727572人相比减少了101851人,减少幅度为14%。其中:京内计划用工226414人,和2024年计划用工213484人相比增加了12930人,增幅6.06%;京外计划用工399307人,和2024年计划用工514088人相比减少了114781人,减少幅度22.33%。 1.市属企业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用工情况 市属企业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用工总数176035人,和2024年计划用工196873人相比减少了20838人,减少幅度为10.58%。其中:京内计划用工109311人,和2024年计划用工128003人相比减少了18692人,减少幅度14.6%;京外计划用工66724人,和2024年计划用工68870人相比减少了2146人,减少幅度3.12%。 2.央企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用工情况 央企集团2025年全年计划用工总数449686人,和2024年计划用工530699人相比减少了81013人,减少幅度15.27%。其中:京内计划用工117103人,和2024年计划用工85481人相比增加31622人,增幅为36.99%;京外计划用工332583人,和2024年计划用工445218人相比减少了112635人,减少幅度25.3%。 (二)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截止到 2025年截止到 1.市属企业集团截止到 市属企业集团截止到 2.央企集团截止到 央企集团截止到 以上数据详见表4: 四、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5年开复工项目情况 (一)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 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007个。其中:京内新开工项目270个,占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的26.81%;京外新开 工项目737个,占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的73.19%。 1.市属企业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 市属企业集团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248个。其中:京内计划新开工项目158个,占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的63.71%;京外计划新开工项目90个,占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的36.29%。 2.央企集团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 央企集团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759个。其中:京内计划新开工项 目112个,占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的14.76%;京外计划新开工项目647个,占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的85.24%。从新开工项目显示,央企集团新开工项目以外埠为主。 (二)全年计划复工项目 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全年计划复工项目4700个。其中:京内计划复工项目1575个,占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33.51%;京外计划复工项目3125个,占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66.49%。 1.市属企业全年计划复工项目 市属企业集团全年计划复工项目2122个。其中:京内计划复工项目1254个,占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59.1%;京外计划复工项目868个,占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40.9%。 2.央企集团全年计划复工项目 央企集团全年计划复工项目2578个。其中:京内计划复工项目321个,占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12.45%;京外计划复工项目2257个,占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87.55%。 (三)截止到 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截止到 1.市属企业截止到 2.央企集团截止到 五、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环境下,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承揽工程任务及劳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常务理事单位座谈研讨,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环境下,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承揽工程任务及在劳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技术人才短缺 随着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对掌握人工智能、绿色建筑技术等新型技术的人才需求大增,但目前这类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企业在人才招聘和培养上面临压力。 (二)施工队技工配备不能满足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 随着装配式建筑发展,2025年北京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装配式建筑比例进一步提高,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5%,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化队伍严重不足。 (三)建设单位由于资金问题对总承包企业结算不及时,造成总承包企业对劳务企业结算迟缓,影响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 建设单位由于资金紧张,影响总承包企业的工程款支付,建设单位无法按时足额支付施工企业的工程款,进而影响到劳务分包企业工程款支付。有的甲方还要求施工企业交付履约保证金,并要求施工企业垫资到结构封顶。导致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面临资金压力,难以维持正常运营,从而影响到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承揽工程任务的能力。同时,建设单位由于资金问题,无限期推迟与总承包企业已竣工程的结算,从而导致总承包企业不能及时与劳务分包企业的工程分包结算,结算工作的延迟,造成施工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资金不到位,面临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四)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国家的金融风险防控提高,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的项目)的清理,地方财政吃紧等因素,使得各大集团经营承揽工程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五)劳务分包企业开始撤离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导致新开工程项目减少,房屋销售不畅,资金回笼不到位,有的房地产企业虽然有土地资源,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启动项目。有资金的房地产企业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敢轻易投资。从而导致房地产工程项目逐渐减少,同时在结算时存在以房抵付工程款,造成总承包企业和劳务企业不能资金及时变现,总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由于担心垫资风险和工程款回收问题,劳务分包企业存在撤离房地产市场的现象。 (六)以包代管,合同履约不到位,难以维护务工人员权益 目前,有的企业仍不同程度存在“重总包、轻劳务、重使用、轻管理”的观念,以包代管现象仍然存在,合同履约不到位,务工人员劳动报酬不能按月足额发放,拖欠劳务工人工资时有发生,劳务工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七)劳动力总体年龄偏大,新生代建筑务工人员数量短缺 劳动力总体年龄偏大,51岁至60岁的劳务作业人员占比最高,新生代建筑务工人员数量短缺,亟需加强劳动力资源开发、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稳固劳动力资源储备和人才梯队建设。 六、各大企业集团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保障了各项目有序复工 首都建筑业各大企业集团把复工复产、返岗、稳岗作为2025年全年的重点工作,确保首都建筑业劳动力的供应,确保重点工程和全年任务指标的全面完成。各大企业集团采取了有效措施,保障了各项目有序开工与复工。 (一)采取项目用工策划模式,做好返场规划,确保按计划返场复工 集团采取项目用工策划模式,春节前根据当年项目用工需求提前与劳务分包企业签订返场协议,做好返场规划,分批按协议规定时间 有序返场复工。月度根据工程项目的用工需求编制次月的用工计划,同时通知劳务分包企业进行所需劳动力资源进行筹备,双方签字确认,确保所需劳动力及时进场。项目部每天反馈计划返场复工情况,集团、 二级企业监督指挥,确保工程项目合格劳动力的供应。 (二)完善劳务分包服务体系,畅通信息渠道 针对务工人员居住分散、信息传输不畅通现象,完善劳务分包服务体系,畅通信息渠道,加大劳务分包企业对务工人员信息发布,发挥好劳务分包企业的“穿针引线”作用,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提供优质、 高效、精准的服务。 (三)编制《劳动力返场工作方案》 结合各项目部实际用工需求,要求各项目部编制《劳动力返场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复工复产务工人员数量,工种类型及来源地,结合工程进度实际情况, 加强与劳务分企业的沟通协调,明确务工人员返场时间、返场人数和返场批次,同时排查劳动力缺口情况,提前采取调配措施,做好合格劳动力资储备用于突发情况,有效保证节后复工复产和日常工程所需劳动力的供应保障。 (四)对复工、到岗的务工人员,严格落实施工现场人员实名制管理 对复工到岗的务工人员,严格落实施工现场人员实名制管理,加强现场务工人员考勤管理,及时办理务工人员进场登记。加强对返岗复工人员进行普法维权教育,要求考试不合格人员不得使用,考试合人员100%录入台账;审核进场人员年龄,禁止使用超龄或不足龄人员;审核返场复工人员身份证的有效性,对身份证件已失效或非公安机关颁发的不得安排进场施工;组织项目劳资专管员(劳务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395平台”施工状态,每日查看平台预警信息并及时按照预警提示完成整改, 实现所属项目预警信息动态清零。通过以上措施,降低劳务用工风险。 七、首都建筑业2025年劳务管理重点工作和主要创新举措 (一)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产业创新升级 依托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打造建筑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形成多模态交互的建筑领域AI大模型产品,并开展AI大模型生成技术在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等方面的试点应用。加强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基于BIM+AI的工程软件,搭建智能建造数据基础平台。开展“机器人+建筑”示范应用,推动建筑机器人智能交互等关键技术攻关,研发自主可控的建筑机器人系统平台,形成一批施工、运维机器人应用技术和装备,推动实现建筑机器人协同作业。 (二)提高技术与创新水平,加快建筑业工业化进程 2025年,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建筑等工业化建造方式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建筑行业的工业化、标准化水平将显著提升。这将有助于提高建筑效率、降低建筑成本。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将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打造“智慧工地”非现场监管新模式 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研发先进数字监控、智能穿戴设备,建设远程监管系统、开发工人管理、安全监管大数据的应用,实施信息化动态监管,有效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管理问题及工人面临的安全隐患。完善建筑工程监管与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工地”非现场监管新模式。 (四)加快建筑产业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 加强建筑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设计方法数智化等重点方向提升技术,开展关键技术及高性能新型材料攻关。推动即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加快建筑绿色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推广先进技术并开展工程试点示范。开展老旧小区等城市更新活动的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让总承包企业和劳务企业适应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 (五)加强劳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加强劳务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劳务系统人员履职能力。梳理和建设好从项目部、二级公司到集团的劳务管理系统;开展劳务管理人员培训。以参加国检为契机,培养项目部劳务管理专业人才,增强系统建设和人员配备。 (六)推行劳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推行标准化管理,各大集团要高度重视劳务合规管理。集团层面编制或修订《管理手册》、《指导手册》,指导二级单位和基层项目劳务管理人员按标准执行,特别是加强对外地施工作业队伍和班组的统一管理,对北京及外阜项目劳务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七)完善劳务评价体系,全面开展劳动力供方评价 全面开展劳动力供方评价。对劳务公司及施工队供方进行市场资信考核评价,完善劳务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加强过程评价,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严格劳务准入制管理,提高引进劳务资源质量,培育战略合作队伍。建立合格供方名单,选优推优,按评价等级分级使用劳务供应商。 (八)建立“红黑榜”,实施优胜劣汰机制 建立“红黑榜”,精干现有施工队伍。一方面建立红榜,对优秀供方实施总量控制,选拔真正有实力、有信誉的劳务供方进入红榜,供项目优先选用;另一方面建立黑榜,对不合格供方严禁使用,并按一定比例更新和引进施工作业队伍,保持一线施工力量的活力和竞争力。 (九)强化合同履约管理,减少劳动纠纷 开展劳务管理履约督导。集团成立履约督导组,每月对二三级单位开展检查,发送工作清单,有效推动分包合同履约。 (十)强化班组建设 建立集团层面、覆盖全企业的施工作业班组库,劳务管理向班组下沉,加强对班组的优选和管理。试点开展对专业班组的直接分包模式,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十一)以建设智慧工地为引领,推进信息化管理 加强实名制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以建设智慧工地为引领,完善工人实名制信息系统管理;创新考勤管理,实施总包和分包双考勤,项目部和劳务企业队伍同时做考勤。 (十二)有效管控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加强劳务成本控制。在集团层面建立清单报价制度,定期在系统内发布清单单价,为项目部用工价格提供指导和参考,有效管控人工成本。 (十三)严格实行劳务分包招投标严格落实分包经营管控措施。全面推行实物量计价,推行劳务实物量招标,实现劳务价格构成清晰透明;招标阶段应用实物量控制价、合同签订实物量明细,结算强制与实物量清单挂钩,严格执行“量价分离”;集团层季度发布劳务招标实物量价格指导线,严把招标控制价审核,制定限价措施和超限管控措施;明确劳务费价格组成范围,严禁非劳务用工计入劳务费成本,实体部分人工费占总合同额不低于80%。 (十四)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总包代发,加强分包企业用工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提高劳务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让务工人员有法可依,畅通劳务作业工人维权渠道。企业将建立完善劳务工人投诉平台,将集团、二级单位等各级投诉渠道进行公示,在各项目部张贴投诉二维码公示牌,畅通工人依法合规维权的渠道,全面提升维稳保障能力。 (十五)加强劳务管理人员培训,适应管理赋能新要求 通过协会、集团和二级单位组织开展的分层次培训,提高劳务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纠纷处理、信息化工具应用等培训,提高劳务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 (十六)加强“高素质、高技能”施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为加快新时期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构建有利于形成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长效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总承包企业以关键岗位自有工人为骨干,专业承包企业以自有工人为主体,长期合作的劳务企业为补充的多元化用工制度。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高素质,适应建筑业工业化、智能化的工人队伍,总承包企业要做好企业自有工人的培育和管理。在装配式施工、智能化施工应当发展以自有合同制工人为主的,精干的中高级工人队伍,组建“高素质、高技能”的自有施工作业队伍。根据本企业现场技工和专业人员配置标准要求,建设自有的产业工人队伍,加强总承包企业自有施工作业能力。 八、首都建筑业2025年市场劳动力供应可以满足施工生产需求 通过调研,各大集团情况反映:2025年京内外施工生产所需劳动力供应充足。2025年北京市各大施工企业集团全年计划用工625721人,较2024年同期计划用工减少了14%。截止到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首都建筑业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基建投资等将继续为建筑行业提供增长动力。但经济增速放缓、环保要求提高、资金压力等也将带来一定的挑战。建筑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绿色转型、京内外和国际化布局等方式提升竞争力,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同时首都建筑业在应对多元化市场需求与技术革新挑战的同时,也将迎来绿色化、智能化等重大发展机遇。2025年对首都建筑业充满了改革和创新的挑战,任务艰巨,催人奋进。各大集团科学合理安排并稳妥推进新开工项目、续建项目和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复工复产,积极组织劳动力进场,各项劳务管理措施到位,可以确保全年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劳动力的供应,为全面完成2025年全年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让我们坚决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建筑业改革发展和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施工作业队伍建设,加强劳务管理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劳务管理人员素质,全面做好劳动力组织保障工作,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对用工的需求,为首都建筑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 |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 |